在研动态丨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行”与“思”——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子项目《小小船舶工程师》课例观摩研讨活动小记

作者:   来源:   录入者:教研室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日

天一二小地处运河带,古老的运河上百舸穿梭、帆影绰绰,构织起一幅幅运河人家的美丽图画,而船、水、人的巧妙融合,积淀成富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船文化底蕴。由于学校地处申遗成功的“西漳大船”首造地,学校凝练了“船文化”的校本育人内涵,同时,学校以《基于“船文化”大概念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主题积极申报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项目,并于2021年10月成功立项。

本学期,根据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项目组的工作部署和安排,科创组继续结合学校的“生命之舟从这里启航”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指导思想,展开了子项目《小小船舶工程师——以西漳船为例》实践与研究的推进工作。12月8日上午,子项目组以《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课例面向项目组代表开展了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课例观摩与研讨活动。项目组成员与代表,教技室、教科室以及校长室相关人员深度参与,深潜课堂,集群式、项目化进行新课标理念的先行摸索与实践,做到研究有效、研究有向。

教学展示集群观摩

罗依雯执教的《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课例以智慧港口为背景,设计了两个指挥官任务并让学生集群式参与评价。任务一包含三个排序问题,旨在感受算法的优势;任务二旨在理解并用自然语言描述传感器的运作原理,为后续的实物作品设计奠定基础。

2.项目研讨深度交流

子项目介绍

赵冰老师对《小小船舶工程师》进行了项目介绍。课程《小小船舶工程师》是依托学校船文化而设计的一套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课程,从了解原始舟船开始到现代深海潜航,再到探索新材料、新能源,逐步打开工程研究的大门。帮助学生掌握跨学科思维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造船航行问题。此外,通过科学实验探究船只承重及行驶距离、数字化工具测算分析行驶数据、3D材料制作船只部件等工程实践活动,学生逐步深入了解船的构造、材料、和力学等工程知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经历工程设计的一般过程,通过简易的工程设计实践形成系统与工程思维。目前这套课程获得了无锡市综合活动展示一等奖,江苏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二等奖。

组内主题性评课

胡西子老师:

罗老师整堂课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他的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点和难点突出,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他以中国海上货运量之大为导入点,创设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倡导了价值观导向,这无疑是他这堂课的一大亮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课堂活动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我认为,这节课的任务一——说一说环节设计得非常出色。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需要描述船只入港的算法。起初,他们的描述比较模糊,但是在罗老师的耐心提点和引导下,学生们逐渐理清了思路,能够清晰准确地描述算法。这个过程也让我们认识到,算法的确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罗老师的引导不仅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算法的概念,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运用算法。

总的来说,罗老师的这堂课充满了活力和启发性,他巧妙地引导学生们进入算法的世界,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张钰老师: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任务二的试一试环节,罗老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上台亲手操作的过程,在纸船上装货,这个环节虽然只邀请了两位同学上台,但从全班同学的反应上来看,这个环节让学生们直观地感知装货的过程,更好地理解货物的装载和运输。这个设计非常巧妙,也处理得很好,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整节课的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罗老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自由探讨和交流。这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核心素养。

在课程的最后,罗老师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她引导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寻求最优算法。这种真实情境的引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算法的实际应用价值,也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杨怡杰老师:

本课创设了港口海运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泊位调度及货物智能装载任务,层层深入,逐步了解和掌握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同难度问题梯次设置,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模型建立的过程和底层逻辑,训练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引入环节讲到大国崛起,港口货运量稳居第一,好的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价值导向,同时也符合信息社会责任这一学科核心素养。不同任务“练”的过程中,导向性问题合理设置,形成完整的问题链,科学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方便教师了解和掌控课堂情况。任务二环节的实物投影学生操作,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合理选用数字化设备,让学生切实体验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各项目组代表评课

《游戏小达人》子项目代表顾炀老师:

罗老师利用船只入港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运算、逻辑思考,加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与运用,同时采取了举例、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算法的概念。

在教学中,罗老师强调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好的加深了知识印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描述算法的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罗老师通过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的过程中,更加的理解和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达到了学科之间的互动与互补。

《我是小船匠》子项目代表任铭老师:

本节课罗老师教学方法灵活,改变了我们的固有思维,采用“任务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这节课,可以了解到计算机工作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逻辑能力,并将算法思维逐步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体现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通过跨学科项目、课程整合等方式,实现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互补。

《音乐梦想家》子项目代表杨晨吟老师:

使用提问导入的方式,引出课题,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让学生自己讨论选择的进港顺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说出算法后计算出所用时间,让学生上台演示装货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介绍分支结构以及循环结构。给学生普及传感器知识,用指挥官的身份集群式讨论传感器角度的安排,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讨论后让学生上台分享,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编程能力。

《种子的奇幻之旅》子项目代表董佳佳老师:

第一次听罗老师的课,让我对信息科技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听课感受:一、从教学设计来看,整堂课紧紧围绕“算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课堂以“船只入港”导入,以任务教学为驱动,从三个实际的问题出发,层层推进。每个问题的解决教师都会回归到算法的教学目标上来。二、从学生主体来看,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从合作探究到互动评价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课堂,讨论后教师的提示,更是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激发作用。三、从学科特色来看,罗老师的这节信息科学展示课跨学科的味道扑鼻生香。它即结合了数学的排列组合思维和数学运算思维,同时在学生表达时,又注重了语文学科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非常浓厚的科学实验的味道,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小小讲解员》子项目代表张红玉老师:

罗老师执教的这节《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学生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考。罗老师抓住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特点,设计了小小指挥官任务单。通过两个任务——泊位调度和智能装货,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还充分体现了学科融合理念。如罗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操作手册》,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填写。这个环节与语文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高度融合。实用性阅读的学习内容以说明性文本为主,以生活中的任务情境为驱动,重点在于提取其中的信息,学习表达方法。罗老师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任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收获满满。

3.微型讲座聚焦核心

教技室任杰主任以《项目化教学的学科实践视角》为主题分享了子项目课例设计的新课标理念和落实路径。

①项目前期的思考:项目研究旨在真实,做真实研究,做真实实践。项目解决真实问题,内容贴近教学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核心素养为目标。

②项目研究的落实:分工到人、责任到人,阶段反馈、阶段调整、优化项目。项目研究要果实,项目总体方向是跨学科培养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有想法、会动手、能表达。

③项目研究的推进:努力做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第一步。分化项目支撑,优化项目与社团开设,打造精一社团,匹配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科室姚翕蔚主任以《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校本实践之思》为主题阐述了本学期“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行’与‘思’”校本实践行动与思考。

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既能够满足跨学科实践的要求,又能够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截至目前,已经进行课例展示的《游戏小达人》子项目组等能有效研读新课标、新理念,结合校本元素以及“船文化”大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形成的课例基本满足了有效的任务驱动、大概念的合理提取等。但是,面临缺少经验支持和系统学习、缺少深入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经历等现实困境,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碰撞。

姚老师结合教育科学出版社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丛书学习与反思,提出在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中要遵循以下的脉络:基于跨学科概念和真实问题的解决设计项目主题;基于学科核心知识和学生现实困惑提出驱动问题;根据知识探索逻辑和学生认知发展设计活动流程;关注学生实际体验和项目实践操作提供学习支架;规划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锚定真实情境实现素养贯通,实现真实情境中知情意行综合发展。

活动最后,沈丽娜副校长作为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项目的主持人之一,对此次《小小船舶工程师》的课例观摩研讨活动进行总结与展望。她首先肯定了这一生动的课例,以信息科技作为核心学科,落实了学科核心要素的同时以大概念设计的方式将语文学科的应用文本阅读、数学学科的数据分析和科学学科的实验操作巧妙地进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整个教学流程清晰,高度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建模能力。同时她还认为,以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的“行”与“思”系列活动推动项目组的研究视角深入课堂,从而带动项目组成员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实践,卷入未来是教科研工作扎实推进的有效举措。最后,沈校长提出殷切希望,这样的一支“先行军”和“潜行队”能面向未来,创新不止,追求不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